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台北縣政府文化局長李斌說,「2009年碧潭音樂節」分為3大主題,包括原住民的「山海歌詩」,像是泰雅族歌后雲力思的天籟嗓音,加上部落婦女口簧琴,打破音樂類型與國界的「城市新樂」,例如巴西瓦里樂團、Gilra Gilrau鼻笛演奏等。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原住民圖片

台灣原住民衣飾上的圖騰各具特色和意義,一般人可能不瞭解,乍看雖相同,但卻各具意義,以圖左至右為例,分別是代表阿美族崇敬的星辰、排灣族與魯凱族視為豐收的甕子、排灣族敬畏的百步蛇。
據中央社26日報導,隨著時空環境改變,原本傳統生活方式別具一格的原住民,逐漸融入現代社會,而傳統服飾或物件也漸獲接受,甚至成為追求時尚者的最愛或搜藏對象,不過,一般人可能不瞭解,同樣是原住民服飾,衣飾上的圖騰卻各具特色和意義。
來自台東的阿美族人黃丁妹,遷居高雄已三十多年,雖然外表、言語幾乎都已經「同化」與平地人無異,但選擇專業從事原住民服飾製作已有十多年歷史。
她回憶,原本在台東即從事服飾業,接受各式各樣的服飾訂做,但因生活不易,三十多年前即遷居到高雄市,原本依舊操持舊業,但有感於原住民服飾漸趨平地化,擔心有朝一日傳統服飾設計與製作將會後繼無人,因此於十二年前,開始專門從事原住民服飾及飾件、小皮包等物件生產。
黃丁妹坦承,起初,一般人對她專業投入這項衣飾製作業覺得「風險太高」,但仍堅持理想,希望讓平地人真正瞭解真正具有原住民風格的服飾,後來也逐漸獲得認同,生意相當好,最受喜愛的種類以原住民背心、帽子和飾條居多。
她說,只不過近年來受到景氣影響,生意稍差,但是她依舊樂此不疲,而且和有共同理念的族人共同在高雄市經營專業原住民服飾製造業。
黃丁妹指出,裁製服裝不是難事,只要認真學習就熟能生巧,而裁製過程中,其實,最困難的部分不是衣服的式樣,而是在服裝上縫、繡原住民的圖騰,而拜現代化科技之賜,以往全手工的圖騰,如今可以先行設計,再交由專業生產布料公司製作模板壓製成形。
因此,只要取得現成已經繡製成的布料即可立即裁剪縫在已完成的原住民服裝上,她舉例,以往全手工裁製一件原住民背心大約需要半個月時間,如今透過現代化的科技協助,目前大約三、五天即可完成。
她表示,推廣原住民傳統服飾的過程中,曾有許多熱中原住民的專家學者建議,不要拘泥某一族群的圖騰,如果能「融會貫通」地把代表各族不同的圖騰同時反映在服裝上更具特色,因此,目前嘗試以此建議裁製。
不過,黃丁妹指出,一般人乍看原住民的服飾都覺得相當類似,其實不然,各族的圖騰都有其特殊意義、感情或歷史典故,例如,排灣族和魯凱族都偏好象徵豐收的「甕子」圖形,崇敬天地自然景象的阿美族則尊奉星辰並做為代表圖騰。
而在排灣族源流典故中,傳說先人中有一對相戀的情侶最終幻化成百步蛇,族人因此以百步蛇吉祥物,更有慎終追遠的深遠意義,所以圖騰常見百步蛇,流傳迄今更視為精神象徵。
黃丁妹強調,因此推廣原住民的服飾,不但展現出原住民的文化,更訴說著原住民特殊的歷史淵源,藉此也希望讓平地人對原住民能有更深的認識,而不是一味地以原住民文化隱含著神秘色彩來看待。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撒奇萊雅族的聚落分佈在今花蓮縣境內,主要有北埔、美崙、德興、主佈、月眉、山興、水璉、磯崎、馬立雲等部落,其餘人口散居於其他阿美族聚落及北部都會區,粗估總人口約有5,000人至10,000人上下。
據文獻記載,西元1630年左右,撒奇萊雅(Sakizaya)族就居住在奇萊平原,由於居住在精華區,常受到外來族群如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漢人的襲擊。
1878年加禮宛事件後,清軍以火攻攻陷撒奇萊雅部落的刺竹圍籬,為了避免被滅族,頭目們在商議之後開門投降,大頭目孤木‧巴力克(Komod Pazik)及其妻伊婕‧卡娜蕭(Icep Kanasaw)被清兵處以凌遲死刑。
戰役結束後,族人遭遷社,與阿美族人混居,因深怕遭清軍報復,因而隱藏身分,在日據時代就被歸類為阿美族人。
然而兩族在語言方面差異度高。在年齡階級祭儀上,「長者飼飯」的祝福典禮為撒奇萊雅族所特有,而撒奇萊雅每四年年齡階級必種一圈的刺竹圍籬,亦是阿美族所沒有的部落特色。
民國90年起,撒奇拉雅族積極進行文化復振運動,重現撒奇萊雅族傳統祭典、歌舞及服裝:歌舞以撒奇萊雅特有工作歌為主,服裝色彩則以土金、暗紅與黑色為主色,象徵重回故土、並紀念祖先的鮮血與暗夜的逃亡,並舉辦撒奇萊雅族特有的祭典「Palamal(巴拉瑪)」火神祭,追祀祖靈。
經過繁複的族群調查後,在歷史消失128年的Sakizaya(撒奇萊雅)族,終於在2007/1/17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第十三族。